最熱評 | 對老人“外放族”該怎么說不?

  10月12日,影視明星葉璇在微博上發(fā)布了一段視頻,視頻中一男子在高鐵上大聲外放視頻,并毫不客氣地對勸阻他的葉璇施以語言暴力,罵她為“神經(jīng)病”。視頻一經(jīng)放出,引發(fā)了廣大網(wǎng)友的熱議,紛紛力挺葉璇勸阻義舉,譴責該男子缺乏素質(zhì)。

  中國鐵路客戶服務中心(12306)人員接到記者反映后坦言,乘客在高鐵上有此行為只能由工作人員幫助進行勸阻,確實尚無強制性規(guī)定,會將此建議向相關部門反映,加強管理工作。

  14日,該男子向記者回應此事,他承認自己不對,但沒想到葉璇拍下視頻,還發(fā)到了網(wǎng)上。

  【“外放族”擾民,高鐵需有強制措施】

  葉璇因阻止乘客外放反而被懟,這樣的情況并不少見,近年各地都曾上演類似沖突事件,甚至誘發(fā)肢體暴力,社會負面影響極大。高鐵屬于公共場所,乘客應遵守社會道德和法律規(guī)定,盡量保持安靜,減少噪音,使用耳機或者將音量調(diào)低。然而,現(xiàn)實中部分乘客不守規(guī)矩,缺乏文明乘車意識,使用手機、平板等聊天、聽歌、游戲、看直播、刷劇時,將外放聲音搞得很大,形成噪聲污染,對其他乘客造成干擾,嚴重影響乘車體驗。

  乘客購買車票、乘坐高鐵出行,乃是與鐵總簽訂了消費協(xié)議,理應享受到安全舒適的高鐵服務,鐵總有責任維護好車廂秩序,為乘客提供安靜、安全的乘車環(huán)境??茖W證明,如果外部噪音超過一定的分貝,就會令人心煩意亂、狂躁不安,甚至激發(fā)內(nèi)心的暴力情緒。而“外放族”制造的噪音,破壞了車廂安靜環(huán)境,對其他乘客構成影響,對于這種不文明行為,僅靠乘客個人出面勸阻,顯然是不合適的,也因雙方直面相對,容易激化矛盾、誘發(fā)糾紛沖突。

  可見,正常的做法,應由高鐵工作人員提醒“外放族”,及時出面勸阻,并對不聽勸者采取強制措施,制止“外放族”的不文明行為,不能任由其破壞環(huán)境、干擾他人。然而,現(xiàn)實中鐵路部門對大聲播放手機音樂等行為沒有強制性規(guī)定,以至于缺乏執(zhí)法依據(jù),只能止步于口頭勸阻,對不聽勸者無能為力,導致部分“外放族”肆無忌憚,絲毫不畏懼,也不配合工作人員。

  顯然,放任“外放族”的不文明行為,乃是不妥當?shù)?,不僅會引起乘客的普遍不滿,還會誘發(fā)更多“外放族”效仿?;诖饲案哞F內(nèi)吸煙、“霸座”、攔阻車門等案例的社會影響,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管理經(jīng)驗、教訓,鐵路部門應盡快出臺相關規(guī)定,對“外放族”進行約束,遏制隨意大聲播放的不文明行為。

  事實上,目前部分城市的地鐵就對“外放族”進行了約束,諸如北京、蘭州、昆明等城市,均發(fā)布了相關乘客守則,詳細規(guī)定文明乘坐地鐵,賦予工作人員相應的執(zhí)法權,對違規(guī)乘客進行勸阻、制止和拒絕提供服務的方式,并按相關規(guī)定進行處罰,或者納入信用污點。可見,鐵路部門也應學習地鐵的經(jīng)驗,征求公眾意見,盡快拿出有效措施,約束“外放族”的不文明行為,還給廣大乘客一個安靜環(huán)境。(東方網(wǎng) 江德斌)

  噪聲外放亟需制度“硬”起來

  近年來,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電子設備已然融入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總免不了被其他乘客的大聲喧嘩或手機外放聲音吵擾。一些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使用電子設備時高聲外放,不顧其他人的乘坐體驗,甚至反罵懟人“神經(jīng)病”,確有必要予以規(guī)范。

  文明出行,多一些自覺自律,少一些打擾他人,這點共識應該還是有的。在公共場合上使用外放電子設備大聲外放視頻或音樂、吃氣味很重的東西,都會令人很反感,不同乘客間不同需求的滿足不能互為干擾,這本是基本共識。調(diào)大音量看視頻、放音樂,嗨了自己,卻害了別人,這種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的行為著實令人生厭。

  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要杜絕在列車內(nèi)大聲喧嘩、外放電子設備聲音等不文明行為,不能僅限于宣傳、提倡或僅從道德層面進行譴責,還需要從制度和規(guī)矩層面進行剛性約束。現(xiàn)代社會,沒有信用信息系統(tǒng)是不可能的。個人信用信息系統(tǒng)是現(xiàn)代國家維護社會誠信、提高社會運行效率的重要系統(tǒng)設計,將不文明行為與征信掛鉤,能有效提高社會信用意識和公眾遵紀守法意識,在全社會形成“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的激勵約束機制。

  作為乘客也應主動自律,樹立相應的界線意識,推己及人,時刻把同行乘客的感受放在心上,分清楚公共空間與私人空間之間的差異,才能樹立文明乘車的正確意識。畢竟,營造文明、舒適的乘車環(huán)境,不僅僅是運營方的責任,更有賴于每位乘客的努力。

  提高文明意識的不會一蹴而就,而是在不斷的反思中去完成提升。社會文明的涵養(yǎng)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關鍵是要理解有些立法的初衷和目的。守護旅途文明,靠的是新規(guī)的規(guī)范,更需要的是千千萬萬個乘客自覺的維護。(東方網(wǎng))

  【對“外放族”應有剛性約束】

  一些乘客在公共交通場所大開電子設備喇叭,將聲音外放,這就勢必會對其他乘客造成干擾,影響了廣大乘客的乘車體驗。對于這種不文明行為,卻普遍缺乏相應的強制性規(guī)定。這無疑讓部分不文明乘客變得更加理直氣壯,認為自己的行為沒有錯,從而更加肆無忌憚。

  要養(yǎng)成乘客文明乘車的好習慣,就有必要在法律法規(guī)允許的前提下對不文明行為進行“剛性約束”,這樣才能給不文明行為戴上“緊箍咒”,讓不文明之人付出應有的代價。

  只有相關管理部門真正對“外放噪音”等不文明行為進行剛性約束,給他們劃定雷區(qū)與紅線,才能真正叫停這些不文明行為。而不憚用強制措施約束車廂不文明行為,保護的也不僅于車廂的“安寧”與秩序,保護的也是整個社會文明秩序:這樣也有利于提升公眾的文明素養(yǎng)、公德意識,有利于提升社會文明水平,有利于塑造良好社會風氣。(北京青年報 常德)

  【對老人“外放族”該怎么說不?】

  在公共場合尤其是公共交通工具上播放手機視頻或音樂,聲音不是通過耳機自我欣賞,而是敞開音量對外播放,不僅干擾站點播報,也要不少喜歡安靜的乘客不勝其煩。的確,這種行為如同大聲喧嘩一樣,既不文明也是個人素質(zhì)不高的直觀表現(xiàn)。但稍微注意一下就不難發(fā)現(xiàn),年輕人做出這種行為的并不多,“外放族”或喜歡高聲喧嘩的往往多是上了年紀的大爺大媽,非但不能接受別人勸阻,弄不好還會遭到一頓“痛懟”。

  老人特別是患有某些慢性疾病的老人,普遍都較喜歡安靜,尤其是在家里邊,窗外有任何嘈雜聲都會令其煩躁不安。但也有部分老人恰恰相反,不但說話大嗓門,唯恐別人聽不見,更喜歡將隨身聽或手機音樂對外播放。按說,耳朵背有喜歡聽戲聽音樂,完全可以使用耳機,犯不上去做讓人嫌的“外放族”。但某些老人就是這種怪脾氣,非但嫌麻煩不使用耳機,往往還認為自己喜歡的音樂別人也樂意聽,一定要播放個“熱熱鬧鬧”才開心。

  而有些大媽的行為也讓人匪夷所思,無論在什么場合,接打電話或說話總是“高八度”,筆者有次在公園遛彎,忽然聽到一位女性聲音像是在吵架,循著聲音望去,原來是一位大媽在馬路對面接電話,無論隱私還是該私密討論的問題,全被來往行人聽得一清二楚。

  毫無疑問,老人在高鐵車廂里用手機外放音樂,即便是“天籟之音”也有不妥之處,更何況還已經(jīng)影響到別人,拒不聽從列車工作人員和乘客勸阻就更有些“倚老賣老”了。但反過來說,高鐵車廂既沒有對手機外放音樂的禁止性規(guī)定,也許老人酷愛音樂耳朵背又因忘帶耳機的緣故。但無論再多的理由確實都不應該做“外放族”。而問題是在沒有禁止性規(guī)定的前提下,其他人該如何對老人的這一行為說“不”。

  老人大多都很固執(zhí),尤其還不愿看到別人對自己言行的否定態(tài)度。面對這樣的老人,強調(diào)車廂不允許很難奏效,說老人不文明影響別人更會適得其反。應當以尊重的口吻,以晚輩的身份和態(tài)度從關心的角度,詢問老人是否很喜歡音樂,用耳機聽更有現(xiàn)場感等,順著老人的“脾氣”最后達到勸阻的目的。說實話,筆者父母在世的時候,因為兩人一生酷愛戲曲,無論白天還是晚上,也不管看不看,電視聲音總喜歡開到最大,弄得左鄰右舍頗有意見,筆者就是忽悠老人“聲音大傷身體、多耗電”等等,最后老父母的電視機再也不“擾鄰”了。

  應當說,無論再固執(zhí)的老人,對出自“公家”的管理制度往往都樂于服從,但對于來自個體的勸阻大多會拒絕。因此,高鐵車廂里拒絕“外放族”,最根本的還是要靠制度約束,只有如此,老人才能“服勸”,而且還能樂呵呵的心甘情愿。(天府評論 朱永華)

  【高鐵外放者致歉葉璇:別揣著明白裝糊涂】

  該事件至此就算告一段落,但仍值得我們深思的是,明明知道自己錯,為什么當時還“知錯犯錯”?葉璇和該男子對于視頻發(fā)布各執(zhí)一詞,與其糾結于到底是不是向葉璇所說的:“再三重申堅持要求我把這段視頻發(fā)布到網(wǎng)上給大家評理”,不如討論,“到底何時,公民的素質(zhì)竟需要互聯(lián)網(wǎng)的監(jiān)督了?”

  無獨有偶,前些日子保時捷女司機掌摑男司機的事件也鬧得沸沸揚揚,在視頻曝光后,女司機同樣向公眾發(fā)表了致歉書,反思自己行為的同時,表示將在生活中改正自身的缺點,好好做個遵紀守法的公民??梢姷览泶蠹叶级床话凑展氯プ鍪虑榫筒灰欢?。公民素質(zhì)是真的低下嗎?是真的沒有公共道德嗎?并不是,當素質(zhì)教育日趨普遍、公民素質(zhì)不斷提高的當下,揣著明白裝糊涂的人大有人在,矛盾點不是公民的道德意識,真正應該拷問的應該是公民的道德自律。

  公民的道德分為自律和他律,自律是指自我約束自己的道德行為,他律說的是依靠他人的監(jiān)督、法律的約束等手段來克制自己的道德行為。無論是對于高鐵外發(fā)聲音的男子還是掌摑男子的女司機,他們道德意識的清醒都在輿論監(jiān)督之后,只有外在的監(jiān)督,才能使他們反省約束自己,當沒有來自他人和法律的監(jiān)督的時候,他們就露出了人本性中的丑惡與自私。

  但只依靠他律來約束公民行為,使之符合道德規(guī)范,顯然不是長久之計。首先,世界之大,總有陽光照不到的地方,此次事件是因為葉璇作為公眾人物影響力較大而得以引起關注,那么對于其他列車呢?不是每一列高鐵上都有一個敢于監(jiān)督、勇于發(fā)言的葉璇,更多的時候是缺乏他人的監(jiān)督;諸如此類的“小惡”也觸及不到法律的監(jiān)管之線。其次,如果事事都要他人來監(jiān)督,法律來約束,那么把人的主觀能動性置于何地?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會自我約束,有獨立的思想,真正的文明社會,一定是堅持自律和他律的統(tǒng)一,自律、他律相輔相成。

  老子曰:“天下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對于在公共領域的一系列失德、失義行為,本質(zhì)上是一些人對于他人、對于公共領域缺乏敬畏之心,把他人看得太輕,把自己的感受看得太重,自私自利,沒有考慮到其他人。哪怕道歉了,可能也是考慮到了自己的名聲會受損,而非真正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他律治標、自律治本,治病必須標本兼治,他律保證社會穩(wěn)定有序、自律讓人真正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水平,不再“被迫”符合道德規(guī)范。

  康德認為道德本質(zhì)上是自律的,而不是他律的,道德不能從人的本質(zhì)以外的原因中去尋找,而必須在人自身中去尋找。現(xiàn)如今法律愈加細致,新媒體更是讓人人都成為了監(jiān)督者,他律更完善了,但同時更應堅持慎獨,即使是獨自活動、無人監(jiān)督的情況下,也能憑著高度自覺,按照一定的道德規(guī)范行動,不做任何有違道德信念、做人原則的事情,我們的社會才是真正的文明社會。(紅網(wǎng) 吳葉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你怎么看?

  文章來源:新京報、東方網(wǎng)、天府評論、紅網(wǎng)(文章稍有刪減)

責任編輯:韓慧
  •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wǎng)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wǎng)微信公眾號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wǎng)微博

    用微博掃一掃

最熱評

進入欄目
欄目推薦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技術服務 |  法律聲明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海南南海網(wǎng)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4 地址:海南省??谑薪鸨P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jīng)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wǎng)監(jiān)備號:46010602000273號
南海網(wǎng)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