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老記”姜恩宇堅持33年持續(xù)記錄雨林生態(tài):讓更多人看見海南雨林

新華社“老記”姜恩宇——尋猿14年 終于拍到海南長臂猿 堅持33年 持續(xù)記錄雨林生態(tài) 用筆和鏡頭 守護著它

讓更多人看見海南雨林

喚起每個人對于生態(tài)保護的責任心,他說“這是我的使命”

姜恩宇在雨林中拍攝。

自從1988年來到海南,成為新華社海南分社的一名記者,姜恩宇的相機鏡頭對準過無數(shù)采訪對象,按動快門的瞬間,記錄海南發(fā)展的點點滴滴。

海南熱帶雨林系統(tǒng),是姜恩宇始終關注的“采訪對象”。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姜恩宇跋山涉水,用相機和文字記錄著這里的草地、植物,以及那些充滿生命力的動物。

記錄生命,是姜恩宇珍視的權力。作為一位記錄者,他為此付出33年的時光,無數(shù)次在山洪與暴雨之間掙扎,但他認為這片雨林依然值得記錄。

畢竟,無法親身走入雨林的大多數(shù)人,正是因為看到這些記錄,才能讓海南熱帶雨林如萌芽悄悄生長,繁茂在每個人的心中。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wǎng)、南國都市報記者 賀立樊

初見雨林

這片森林像“綠野仙蹤”

33年前,伴隨著海南建省辦特區(qū)的人才大潮,姜恩宇從新華社青海分社調任至新華社海南分社。從青藏高原到熱帶島嶼,兩者有許多不同。“一次出差,車子行駛在中線公路,無意間往車窗外一看,竟然有這么大的森林。”

在海南島的中部山區(qū),姜恩宇舉目望去,四周全是原始森林,綠色仿佛沒有盡頭,好似“綠野仙蹤”。

可是到了晚上,當姜恩宇再次遠眺時,遠處山上的火光卻將他拉回現(xiàn)實。那是刀耕火種的景象,整片山坡在大火中燃燒,燒出一片可供種植的土地,也燒掉一片生長多年的森林。

姜恩宇在心里惋惜:這么漂亮的森林,太可惜了!

在青海時,姜恩宇采寫過一篇關于保護三江源的報道,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推動建立起逐步完善的保護措施。在姜恩宇看來,各級政府的保護力度,以及當?shù)厝罕姷谋Wo意識,是生態(tài)保護的核心。遠處那片燃起火光的山頭,正是這兩點出現(xiàn)了缺失。

姜恩宇打算采寫一篇關于保護海南熱帶雨林的報道,帶著相機和筆,他第一次真正踏入了海南熱帶雨林。從此,姜恩宇被這片雨林迷住,走得越來越深入。

“走進雨林,一下子就被震撼了。那是從上到下立體的植物生長,每一寸空間都被利用得非常合理。”雨林很干凈,姜恩宇沒有發(fā)現(xiàn)動植物遺骸所產生的垃圾。同行的工作人員告訴他,雨林自有呼吸吐納的規(guī)律,動植物遺骸都被雨林重新吸收。姜恩宇想到一句話:“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代表萬物運行的最高規(guī)律,熱帶雨林則是這個規(guī)律的最好體現(xiàn)。

“這樣一片雨林,值得認真保護。”報道很快刊發(fā)了,姜恩宇卻不打算離開這片雨林。他與它的緣分,才剛剛開始。

姜恩宇

行走雨林

拍到更多的珍奇物種

來到海南的第二年,姜恩宇跟隨考察團追蹤海南長臂猿??墒窃谏嚼锎撕脦滋?,姜恩宇連長臂猿的影子都沒看到。“海南到底還有多少只長臂猿?”這是一個關于物種數(shù)量的問題,連同其他問題一起,成為姜恩宇初期踏入雨林的原因——尋求一個結論。

在自然的角度,沒有哪個物種更重要之說。“但是在評估雨林好壞的指標上,有些物種起到旗艦性的衡量作用。”長臂猿就是這樣一個物種。

從1996年開始,姜恩宇每年都會跟隨保護區(qū)工作人員深入霸王嶺一帶,尋找長臂猿的蹤跡。帶著干糧和相機,在山上跋涉幾個星期,卻一直沒有找到長臂猿。但是每次都有豐富的收獲——姜恩宇記錄下許多海南熱帶雨林里的珍奇物種。

遮天蔽日的高大喬木,小巧艷麗的各色蘭花,長著迷人“雙眼”的美眼蛺蝶,以及全身通紅的紅蹼樹蛙……每次進山,姜恩宇都拍下無數(shù)張關于海南熱帶雨林的照片,通過一次次報道,將這片神秘的雨林展現(xiàn)在所有人面前。

保護雨林

用鏡頭和文章喚起生態(tài)保護責任心

姜恩宇在采訪中學習關于海南熱帶雨林的生態(tài)學知識。隨著采訪報道的深入,他在這片雨林里越走越遠,漸漸發(fā)現(xiàn)人與自然的真實矛盾。

一棵直徑超過1米的大樹,需要生長數(shù)百甚至上千年,消失卻僅僅只需要幾個小時。20世紀90年代,姜恩宇時不時發(fā)現(xiàn)被鋸斷的大樹,只剩下帶著一圈圈年輪的樹樁。

“很難過,也很氣憤。”姜恩宇和護林員一起尋找盜伐者的藏匿處,“附近一般會有藏匿工具的小棚子,找到一處,我們就破壞一處。”

海南島上數(shù)千平方公里的熱帶雨林,在所有人眼里都是一筆財富。只不過,有人看見未來,有人只看眼前。姜恩宇能做的,是通過一張張照片、一篇篇文章,喚起每個人對于生態(tài)保護的責任心,“這是我的使命。”

為了這份使命,姜恩宇每年都會在海南熱帶雨林里住上幾個星期。他的雙腿都受過傷,一次雨中攀登時,他從山坡上摔下,價值10萬元的相機鏡頭當場摔壞。姜恩宇心里卻松了一口氣:“還好機身沒摔壞。”

進山被困

撿蝸牛充饑,看螃蟹蚯蚓大戰(zhàn)

2000年8月,8歲的兒子正值暑假,姜恩宇帶著他進山尋找長臂猿。原本計劃進山兩個星期,沒想到中途遇上臺風,下山的道路被洪水沖斷,姜恩宇和兒子被困山上。

“借宿在一戶撿松子的人家里,最后食物快吃完了,大伙一起撿蝸牛充饑。”一天夜里,屋里突然竄進來幾條“長蟲”,大約大拇指粗細,眾人嚇了一跳,以為是蛇。

姜恩宇壯著膽子打開手電觀察,發(fā)現(xiàn)是幾條壯碩的蚯蚓,旁邊還有幾只山螃蟹。原來,山里發(fā)大水,小動物也出來“避難”了。

焦慮的日子里,蚯蚓和螃蟹成了大家解悶的“主角”。圍觀螃蟹和蚯蚓展開大戰(zhàn),“最終螃蟹更勝一籌。”

當保護區(qū)工作人員找到姜恩宇一行帶著他們下山,山下早已圍滿了各路記者。姜恩宇這才知道,這次臺風令霸王嶺小鎮(zhèn)受災嚴重,大家把他當成了受災群眾。

直到海南日報記者王軍認出了姜恩宇,記者們才打趣著放下了相機。姜恩宇卻有些欣慰:“說明海南熱帶雨林不再是無人注意的角落。”

海南熱帶雨林遠離人煙,不時就會來場大雨,螞蟥總在準備入睡時才被發(fā)現(xiàn),蚊蟲總是讓夜晚變得難眠,但這些都不會減少姜恩宇對這片雨林的熱愛。

有時候,只需要在一棵高聳入云的大樹下坐著,就能夠感受到雨林的魅力。

“往大了說,熱帶雨林是地球之肺;往小了講,熱帶雨林就是一個地方的生命之源。”坐在樹下的姜恩宇,仿佛能夠看見:海南熱帶雨林的每一滴水珠,都將匯聚成海南島的每一條河流;這里的每一朵花,都能為這片土地增添無數(shù)抹綠意;那些看似惱人的小昆蟲,正在讓這座島嶼充滿生機,“這就是熱帶雨林的意義。”

尋了14年

終于拍到海南長臂猿

海南長臂猿

2003年,姜恩宇跟隨國內外專家再次踏入海南熱帶雨林,對海南長臂猿展開國際上首次大規(guī)模狀況調查。

每天凌晨4點起床吃早餐,黎明前出發(fā),大家循著長臂猿的鳴叫聲在雨林追蹤。每到一處,專家們安裝設備,采用三角定位法確定長臂猿的行蹤。

“當時并不知道海南長臂猿還有多少只,有時聽見鳴叫聲,感覺距離只有幾百米,卻怎么也追不上。”雨林氣候多變,一天仿佛經(jīng)歷四季,有時凍得全身僵硬,姜恩宇只希望手指還能活動,“能按下快門就行。”

歷時幾個星期的調查活動,姜恩宇終于拍到了海南長臂猿的照片,在人民日報刊發(fā)。這次調查活動也第一次確認了海南長臂猿的種群數(shù)量為13只。

從那時起,海南長臂猿的照片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在各個媒體平臺。從13只開始,海南長臂猿發(fā)展為如今的35只,海南熱帶雨林建成了國家公園,雨林里的動植物逐漸被大家所熟知。

姜恩宇也于2019年正式退休,離開了記者崗位,卻沒有離開海南熱帶雨林。他創(chuàng)建了一個公眾號,持續(xù)記錄雨林的萬千生靈。這份雨林情緣,還在繼續(xù)。

跟著他的鏡頭

看雨林

蟌 [cōng]

照片拍攝于2000年,拍攝地點位于海南佳西林區(qū)。

當時,姜恩宇乘車抵達佳西林區(qū)的考察地點,在營地安頓好之后,他獨自在林區(qū)河邊閑逛。

“佳西林區(qū)有著很好的熱帶雨林原生態(tài)景觀,河邊生長著豐富的動植物。”常年拍攝海南熱帶雨林,姜恩宇有著自己的認識,“與世界上其他地區(qū)的熱帶雨林相比,海南熱帶雨林的大型脊椎動物較少,小型動物和昆蟲較多。”

很快,姜恩宇就在河邊發(fā)現(xiàn)了兩只蟌。它們的個頭大概有半支香煙那么長,警覺性很強,發(fā)現(xiàn)姜恩宇走近,馬上飛走了。一旦姜恩宇離開,它們又飛回來。

摸清了蟌的規(guī)律,姜恩宇換上短褲,悄悄站在河邊,原地等待。來回飛翔的蟌,大概是習慣了姜恩宇的存在,以為他只是一根普通的木樁子,又飛回了河邊。

采用一支定焦鏡頭,稍微用閃光燈進行補光,兩只正在交配的蟌被拍進了照片中。它們是海南熱帶雨林小型昆蟲的一種,與其它動植物一起,組成了這片美麗的雨林。

“真正的美麗需要展現(xiàn)出來,才能讓更多人看見。”美,是一種需要被看見的狀態(tài),在姜恩宇的工作中,展現(xiàn)海南熱帶雨林的美,是他的使命之一。

滴水葉尖

滴水葉尖

生長在幾乎天天下雨的海南熱帶雨林,這里的植物有著明顯的特點——由于雨水常年從葉面劃過,植物們變化出狹長突出的葉尖。

這是姜恩宇于2000年在海南吊羅山拍攝的一張照片,名為《滴水葉尖》。黑色的背景,剔透的水珠,體現(xiàn)出海南熱帶雨林植物明顯的尖細葉尖。

拍攝海南熱帶雨林動植物時,姜恩宇遵循自己的規(guī)矩——不能人為制造景觀。

“不能清理現(xiàn)場,不能折斷樹枝,不能破壞雨林,哪怕是一枝一葉。”事實上,當時這片滴水葉尖的遠處是雜亂的枝葉與樹干,幾次拍攝下來,姜恩宇發(fā)現(xiàn)背景不夠干凈。

出于自然拍攝的考慮,姜恩宇不斷變化拍攝位置,尋找合適的光線。利用光線的對比變化,以及水滴的明暗反差,最終完成了這張照片的拍攝。

姜恩宇將這張照片收入一組關于海南熱帶雨林的圖集,交由新華社進行對外宣傳。這組展現(xiàn)海南熱帶雨林動植物生長特點的照片在國內外引起廣泛關注,許多人也因此第一次看見海南熱帶雨林的動人面貌。

圓鼻巨蜥

圓鼻巨蜥

2008年5月,正在海南文昌采訪的姜恩宇接到了一個電話。電話那頭是鸚哥嶺自然保護區(qū)的工作人員,激動的聲音有些顫抖:“看見圓鼻巨蜥了!”

圓鼻巨蜥是中國唯一的巨蜥品種,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稱為“五爪金龍”。成年圓鼻巨蜥體長可達兩三米,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海南島,圓鼻巨蜥時常出現(xiàn)在熱帶雨林內。

“聽霸王嶺保護區(qū)的工作人員說,小時候在河邊都能見到圓鼻巨蜥,但是后來遭遇捕殺,越來越難見到。”

海南建省辦特區(qū)33年以來,隨著各個保護區(qū)的相繼設立,各級政府對于生態(tài)保護的力度加強,推動群眾提升生態(tài)保護意識。

2008年5月,鸚哥嶺自然保護區(qū)內的村民們發(fā)現(xiàn)這窩圓鼻巨蜥之后,馬上向保護區(qū)工作人員報告。

“一窩5只圓鼻巨蜥剛剛孵化,體長大約在半米左右。”保護區(qū)工作人員對圓鼻巨蜥幼崽進行護理,即將放生,姜恩宇意識到這是一次難得的記錄圓鼻巨蜥的時刻。

姜恩宇記得,以前曾在云南邊境附近發(fā)現(xiàn)過圓鼻巨蜥,可是國外總有一種聲音——很難說這些圓鼻巨蜥是不是從境外過來的。

此次在海南山區(qū)發(fā)現(xiàn)圓鼻巨蜥,將會有力回擊這一言論。“海南島是一座海島,圓鼻巨蜥無法渡海游過來。”

在放生的一瞬間,姜恩宇按下快門,記錄下圓鼻巨蜥的身影。

南海網(wǎng)版權聲明:
以上內容由南海網(wǎng)原創(chuàng)生產,未經(jīng)書面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對上述內容的任何部分進行使用、復制、修改、抄錄、傳播或與其它產品捆綁使用、銷售。如需轉載,請與南海網(wǎng)聯(lián)系授權,凡侵犯本公司版權等知識產權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電子郵箱:nhwglzx@163.com.
責任編輯:楊子薇
  •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wǎng)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wǎng)微信公眾號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wǎng)微博

    用微博掃一掃

原創(chuàng)報道

精彩海南 新聞早知道 進入欄目
欄目推薦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技術服務 |  法律聲明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海南南海網(wǎng)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4 地址:海南省??谑薪鸨P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jīng)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wǎng)監(jiān)備號:46010602000273號
南海網(wǎng)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